欢迎来到节能低碳产业网

  收藏官网

第一讲 新时代条件下节能节电产业面临的挑战

发布时间:2019/8/14    来源:祥和节能集团

温馨提示:祥和节能集团首席科学家兼国家节能减碳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特聘教授、节能减碳高级专家伍泽涌先生,率领祥和节能集团总工办、产品研发部、技术保障处及安装工程部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科学、实用、通俗的原则,在互动百科、国家节能减碳产业创新联盟官网及其公众号、祥和节能集团官网及其公众号、国家节能减碳产业创新联盟10大微信圈,自2019年8月9日起同时开讲,每天1讲(周六、周日除外)。敬请关注和浏览。

 

 

第一讲 新时代条件下节能节电产业面临的挑战

 

随着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非线性污染型设备(简称“非线性四化设备”),在用户配电系统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应用范围越来越大,特别是当今以自动化与信息化不断融合的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发展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微秒级、纳秒级动态电能质量与电磁干扰,越来越关注和重视,也推动着节能节电行业由单纯的节能需求向设备保护与节能节电相融合需求发展,推动着节能节电技术由传统的终(末)端型或(和)局部型向中央节能与中央保护方向发展与融合,推动着节能节电产品由功能单一的局部节能节电向以治理电能污染为核心的多种技术相结合发展。

 

祥和中央节能保护装置

 

所谓工业4.0,是指用最智能化的方式,生产出最智能化的产品,而且这个产品是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其核心是智能与智慧。工业4.0与人类进入工业的蒸汽时代的工业1.0,电气时代的工业2.0,进入生产自动化的电子信息时代的工业3.0相比,制造环节只是智能与智慧的起点,终点是效率与效益。从节能节电行业来说工业4.0的发展,将完全推动“互联网+”与传统产业、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促进以“非线性四化设备”为特征的新型非线性污染设备,应用领域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这些高精密、高复杂、高精度、高价值的新型非线性污染设备,一方面对动态电能质量与电磁干扰十分敏感,甚至达到微秒级、纳秒级的水平,另一方面它们自身又是世界公认的“污染源”,这些设备在用户配电系统中所占比例越多,启停越频繁,所产生的瞬流、浪涌、谐波等电能污染越多,并且这些电能污染还会产生相互叠加,严重威胁着用户配电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并且对公共电网造成不良影响。完全可以预见,随着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时代发展,随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服务业的深度融合,非线性污染型设备在电能消费端的应用将更加普遍,如何解决非线性污染型设备的这对“矛”与“盾”难题,是节能节电行业必须面临的严峻课题。

 

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从节能节电行业角度看,还是以节能节电产品的用户角度看,都不能再象过去那样只注重节能而忽视或轻视保护,甚至出现节能改造对其它设备正常运行构成负面效果。节能节电的前提条件是保护设备、仪器、仪表、开关的正常运行,不得影响其正常工作。在满足了这个前提条件下,尽可能多的消除电能浪费,尽可能多的节电。也就是说,应牢固树立起“安全第一、节能第一、能效第一、效益第一”的节能节电观念,并把“安全”视为“皮”,节能、能效和效益视为“毛”,皮之不存,毛将蔫乎!安全是节能节电的前提条件,只有把安全工作做好了,节能、能效和效益才有真正的意义。否则,仅仅节能,节能量再高,如果因节能影响了原有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构成威胁,还有谁敢用呢?谁能用呢?

 

祥和监测机器人

 

集安全、节能、提效一体的祥和中央节能保护装置,是紧紧抓住用电设备“吃”的就是电这个“牛鼻子”,通过双向阻隔、抑制、滤除、吸收四大治理电污染的功能,改善和提高了电能品质,是当今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时代的首选产品。

 

就全国节能节电第一线的领导、政府官员和著名专家层面来说,我在这里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节能比开发能源包括新能源更具经济和社会价值

 

众所周知,能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经济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世界各国对能源需求还将持续的、快速的增加。能源将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改善的突出瓶颈。虽然人们可以千方百计地增加能源供给,缓解能源瓶颈的制约,但因各种各样的限制,使其根本出路只能是实施国家已经制定的开发与节约并举,以节约为主的长期战略基本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节能减碳、节能环保工作,努力提高能源利用率。

 

节能作为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基本方针,其要求包括两条:一是资源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二是高度重视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提高资源利用率。我国在这一长期战略基本方针指引下,至2014年8月实施能效标志以来10年,以累计节电高达4419亿千瓦时,仅2014年的节电量就高达1.6座三峡水电站的年度发电总量。然而,我国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三大一次能源,与世界上其它国家相比相对贫瘠,其人均剩余可开采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煤炭为58.6%、石油7.69%、天然气为7.05%。在这种严峻情况下,我国制定的能源发展战略是节约与开发并举,并以节约为主。为实现这一战略,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颁布了节能节电的若干政策法规,采取了许多激励与奖惩措施,已取得了上述令人鼓舞的骄人成就。但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人士尚未认识到节能比开发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新能源在内的各种能源的投入成本更省,所得回报更高,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显著,经济效益更大。

 

电能是煤炭、电力、石油、天然气四大传统能源中,经济实用、清洁方便、容易传输控制、转换能源,是发、配(供)电、用电三方共同保证的特殊商品,属于四大传统能源中唯一随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增长的二次能源。节电就是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并对环境保护无障碍的一切措施,用以消除在用电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提高电能的有效利用率。

 

在电能消费端每节约1度电,就可减少发电端3度电。一句话,节出来的“电”,省下来的“钱”,才是挖掘未来的“真金白银”。哪里用能,哪里就有节能,哪里就有节能的空间与机会。哪里用电,哪里就能节电,哪里就需要设备保护。鉴于节能如此大的优势,发达国家曾提出把节能作为继电能、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后的世界第五能源,甚至我国有专家学者把节能视为第一能源,将节能作为我国能源消费的革命的主阵地。如果能把节能这第一或第五能源的开发,与各种各样的新能源(清洁能源)开发并举,不仅会大大促进节能节电行业的发展,而且还能有效缓解我国能源的人保均保有量最低国家,与能源利用率比西方发达国家约低十个百分点的“双低”国情的矛盾。我国正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加强对节能减排、降碳工作加强统筹协调与管理,打破部门间信息壁垒,形成节能减排的合力,建立健全及有关单位能源及碳排放管理体系,完善能源及碳排放统计制度,积极推进碳排放权、节能量等交易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手段的作用,促进能源需求侧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形态与新能源的结合,形成“总量控制”下的节能减排硬约束。从而,推动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政府主导下的战略性产业,成为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

 

用能安全&能效大数据平台

 

而节能节电产业又是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得到更大更快的发展,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故名思议既有战略性又有新兴性两个特点。只有市场需求巨大的产业,才有其战略性,市场需求小就不具备战略性。新兴性是指技术短期内能突破的产业,技术短期内不能突破的产业就不能算是新兴产业。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电能消费国,同时又是包括污染在内的最大污染国,同时又是包括电污染在内的最大污染国,解决资源节约、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是个大问题。但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仅仅靠法律、政策和政府,最终还得靠技术、装备解决。一旦节能节电的技术突破了,节能节电装备开发出来了,节能节电产业就将成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之一。各位嘉宾和各位代表们,机会是留给有心理准备的人,你准备好了吗?机会留给有眼光的人,你有眼光吗?机会是留给有能力抓住的人,你有这个能力吗?一切有心理准备、有眼光、有能力的人,一切能够与时俱进,有责任感的人,大胆的加入到我国节能节电行业中来吧。

 

第二、节能节电行业急需富有责任竞争力的企业与人才

 

我国节能行业虽然已经过近二十年的培育与发展,已初具规模,但难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难以满足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节能节电行业从产品上看,主要集中在电机节能、电梯节能、空调节能、水泵节能、变频器节能、永磁节能、伺服节能等终(末)端节能技术与产品上;从运营状况看,仍然存在着缺乏公认的先进技术、缺乏高级管理人才、缺乏管理运营经验的“三缺”现象;从发展趋势上看,急需同时能提高和改善电能质量、防止和减轻电磁干扰,解决功率因数低中“三大公害”的产品与技术,满足设备保护与节能节电融合发展的需要;从操作层面上看,如何解决节能量的检测与验证这个产生经济纠纷的根源问题,克服局部节能技术与产品的节能量与用户电表节能效果的不一致的问题。

 

祥和节能集团(成都祥和云端节能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是成立于1992年的成都高新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节能减碳产业创新联盟与四川省节能减碳产业创新联盟的依托单位和理事长单位,荣获中国节能节电行业标杆企业称号,是工信部、商务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三部局”推荐的祥和中央节能保护装置的发明者,是集用能安全与能效监测一体的祥和监测机器人的研发单位,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青岛、合肥、西安等地拥有40多家子公司或合资公司,以“让用电更安全更省钱”为宗旨,以“致力于成为解决新时代用电问题的领先者”为愿景。

 

 

 延伸阅读:

祥和节能集团双赢企业文化

中央电视台(CCTV)专访视频

祥和中央节能保护装置——国家“三部局”权威推荐

欢迎订购《节能节电实用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工具书

祥和中央节能保护装置3分钟官方视频



(1)



产业动态政策法规碳中和碳汇交易技术平台研发顿悟联盟介绍联盟成员加入联盟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1 www.tanhuichanye.com 节能低碳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国科技产业促进会节能低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协办:祥和节能集团
电话:028-85177430  免费咨询热线:400-028-3855
蜀ICP备10030417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