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发布全国首份碳中和清单和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1/8/26 来源:川观新闻
8月25日,在第九个全国低碳日之际,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在主题为“双碳新时代,转型新机遇”的四川省开启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研讨会上,联合发布《四川省社会活动碳中和清单(第一批)》《四川省社会活动碳中和研究报告(2021)》。据悉,这是全国首份社会活动碳中和清单和研究报告。
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相关负责人告诉川观新闻记者,社会活动碳中和是指测算组织或个人在特定时间内从事生产、经营等活动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强化节能降碳行动的基础上,通过植树造林、购买碳信用等方式,抵消剩余温室气体排放的行为。2016年以来,四川加快推广社会活动碳中和,积极构建“碳惠天府”“绿芽积分”等区域碳普惠机制,印发实施全国首份省级碳中和推广方案。
《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7月底,全省累计实施社会活动碳中和98场(次),参与人数超过8621人次,抵消温室气体排放4828.9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100万人停驶一天小汽车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其中,依托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点点”碳中和公益服务平台线上实施96场次,成为碳中和的主流方式。碳中和场景也十分多样,不断涌现会议、展览、大数据中心、园区、景区、音乐会、婚礼等碳中和场景——雅安大数据产业园建成全国首个碳中和国家绿色数据中心,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成为国内首个碳中和景区。抵消的产品除了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还有“碳惠天府”核证减排量和林业碳汇等本地化产品。
研讨会上,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社会广泛参与动力不足、“轻减排、重抵消”、市场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应进一步明确社会活动碳中和的定位,加强正向引导和激励,以在川举办的重大赛事、会议、展览等活动为重点实施碳中和,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若尔盖草原、大小凉山、龙泉山、城市绿心等林草碳汇开发。同时,发挥公共机构和国有企业引领作用,在积极节能降碳的基础上,创新打造更多碳中和场景,实现碳中和、碳普惠良性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