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讲 我国节能工作方针和原则
发布时间:2020/6/18 来源:祥和节能集团
温馨提示:祥和节能集团首席科学家兼国家节能减碳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特聘教授、节能减碳高级专家伍泽涌先生,率领祥和节能集团总工办、产品研发部、技术保障处及安装工程部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科学、实用、通俗的原则,在互动百科、国家节能减碳产业创新联盟官网及其公众号、祥和节能集团官网及其公众号、国家节能减碳产业创新联盟10大微信圈,自2019年8月9日起同时开讲,每天1讲(节假日除外)。敬请关注和浏览。
第一百六十一讲 我国节能工作方针和原则
为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约能源和优化用能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国制定了《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在该大纲中,规定了我国节能工作方针和原则,全文如下:
“节能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当前的紧迫任务。节能工作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强化全社会的节能意识,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实行有效的激励政策,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节能长效机制和管理体制。”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淘汰落后技术和设备,提高产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
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互促进,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从根本上改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努力营造有利于节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坚持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
虽然我国在古代就有开源节流的治国战略思想,但对节能的认知还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我国节能认识历程经历了节约使用阶段、高级利用阶段和总量控制阶段三个历程。从时间上,上世纪八十年代,从能源短缺,节约使用,开发与节约能源并举为特征,本世纪2006年至2015年,则从两型社会,节约优先,提高能将为特征;从2016年起,则以就对气候变化、总量控制、峰值管理为特征。
尽管我国对节能认识已经过了上述两个阶段,但我国节能产业发展至今,仍然存在着下列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我国节能行业的自主创新的重大节能技术与产品还十分缺乏,以企业主体的节能技术创新体系仍不完善,节能产学研结合程度还不够紧密,节能技术开发投入还很不足,一些核心节能技术、原始创新的节能技术还极其罕见,部分关键设备仍然依靠进口。
第二,节能产业集中度低
尽管我国近十多年来,各级政府均采用多项政策措施培育、发展节能产业,国家发改委、国家工信部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已有数千家,节能行业从业群体迅速扩大,人们对节能重要性的认知大大提高,但因种种原因,时至今日节能企业的规模仍然普遍偏小,节能龙头骨干企业还不多,公认的全国性节能品牌与产品还很缺乏,节能产品、节能设备的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还不高。
第三,节能政策不完善
我国虽早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制定了《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等节能法律法规和政策,但总体来看,我国节能相关法规、标准化体系、财税与金融政策等仍不够健全,中小型节能产品制造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仍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
第四,节能市场化推广体系不健全
节能技术与产品的供应方、节能项目方之间的节能技术产品信息传播途径较少,节能第三方评价机制不够完善,各行各业对新型节能技术、节能装置、节能产品的认知程度较低,识别成本还较高,全国能源管理、节能设备租赁等市场化推广模式,还没有得到普遍应用。
祥和节能集团(成都祥和云端节能设备集团有限公司),是成立于1992年的成都高新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家节能减碳产业创新联盟与四川省节能减碳产业创新联盟的依托单位和理事长单位,荣获中国节能节电行业标杆企业称号,是工信部、商务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三部局”推荐的祥和中央节能保护装置的发明者,是集用能安全与能效监测一体的祥和监测机器人的研发单位,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青岛、合肥、西安等地拥有40多家子公司或合资公司,以“让用电更安全更省钱”为宗旨,以“致力于成为解决新时代用电问题的领先者”为愿景。
延伸阅读:
欢迎订购《节能节电实用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