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能耗和碳排放数据
发布时间:2020/3/10 来源:建筑2030
中国碳排放的数据
根据Global Carbon Project的数据显示,中国2018年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了101亿吨,位列全球第一位,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7.6%;居世界排放量第二位的美国的排放量为54亿吨,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4.8%。
从人均排放量上,中国在2018年人均碳排放量达到了7吨,已经超出了全球平均水平4.8吨/人,全球人均碳排放量最大的是美国,达到了16.6吨/人。
我们人类平均每人每天需吸入氧气750克,排出二氧化碳约900克,一年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约为0.33吨。而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产生的人均碳排放是人呼吸产生碳排放的数倍,以2018年的全球人均碳排放数据为例,达到了14.5倍。
根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9年)》的数据披露,在2017年,中国建筑能源消费总量为9.47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1.11%;建筑碳排放总量为20.44亿吨CO2,约占全国能源碳排放量的19.5%。在2017年全国建筑碳排放总量中,电力碳排放占比49%,是建筑碳排放的最大来源,北方地区采暖碳排放占比23%,煤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排放占比28%。
来源:《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9年)》
燃烧煤产生电力的过程
中国建筑使用的主要燃料来源于煤,在2017年,中国建筑的使用能源有76%来自于煤的燃烧,其余的来源于石油、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等。所以建筑通过市政设施网络获得能源时,就消耗了化石燃料,产生了温室气体排放。
中国建筑平均的电力消耗和碳排放
根据《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9年)》的数据披露,2017年公共建筑单位面积电耗为62.74kWh/m2,城镇居住建筑的单位面积电耗为16.40kWh/m2,农村居住建筑的单位面积电耗为15.97kWh/m2。
2017年公共建筑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为64.21kgCO2/m2,城镇居住建筑的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为28.13kgCO2/m2,农村居住建筑的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为19.21kgCO2/m2。
以上的数据是全国统计的平均值,受到东西部差距、气候类型、建筑类型的影响,与实际的单个建筑能耗仍有一定的差距。现在各地正在建立建筑能耗数据监测平台,未来将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建筑用能。以上海市为例,2018年上海市共有1687 栋公共建筑完成用能分项计量装置的安装并实现与能耗监测平台的数据联网,覆盖建筑面积7833.1 万m2,具体的数据和分项使用情况如下:
来源:2018 年上海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及分析报告
如果我们考虑一栋10万平方米的办公楼,能耗取100kWh/m2,那么一年的能耗为100MWh,电网的排放因子取华东地区的平均值0.7478tCO2/MWh(数据来源于《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那么一年的排放量为7478吨CO2。
建筑业的低碳减排之路
近年来,国内开展了大量的建筑节能工作,例如绿色建筑的推广,并开始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已经有了不少成功的项目实践。
这些项目通过建筑设计和工程设计的各类方法实现了较低的建筑用能,目前在中小型的住宅、办公建筑中获得了成功。如果我们能推广现有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的经验,并积极研究大型建筑和商业建筑的节能措施,就能显著降低新建筑的能耗,从而降低中国建筑运营的能耗和碳排放。
发展建筑的可再生能源也将减少能耗需求和碳排放,目前比较常见的应用是光伏、光热、地源热泵等。这些可再生能源不会产生温室气体的排放,当建筑每使用一单位的可再生能源,就意味着产生一单位所需的化石能源被节约了,相应的温室气体排放也避免了。展望未来,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不断成熟和成本的逐步下降,未来建筑中将会更多的使用可再生能源,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未来的建筑节能也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发展,对于室内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也会提升,人们使用的电器会越来越多,这将显著提高建筑中空调和插座的负荷。如果我们完全模仿美国人的生活方式,那么建筑的能耗几乎要翻倍。同时,电网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会提升,这将减少用电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未来的节能减排一方面需要全面提升建筑的性能以减少用能,另一方面需要提倡行为节能,否则全国建筑运营的能耗将会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