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节能低碳产业网

  收藏官网

创新强国 技术兴邦

发布时间:2019/6/20    来源:低碳节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创新强国 技术兴邦

——伍泽涌在低碳节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上的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发起人(机构代表)、已申请加入联盟的单位与个人、各位专家:

上午好!

低碳节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筹备工作,是在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及其节能减排中心节电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祥和节能集团(成都祥和云端节能设备集团有限公司)的倡议下,在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减排中心和山西大气CDM技术中心的支持下,邀请全国十多家单位共同发起,并按照国家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国科发改>(2008第770号文件)》的规定,筛选并邀请了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减排中心节电产业联盟的部分会员加盟,完成了国家节能减碳产业联盟的筹备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请大家审议。


一、联盟组建的必要性

1、我国节能减碳产业发展情况

节能产业在国际上已有七十多年的发展历史,而我国仅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在节能市场由电机节能、电梯节能、水泵节能、变频器节能、风机节能、LED灯节能、空调节能等终末端节能的“上半场”,进入到国家发改委与工信部大力倡导的系统节能、全面节能、智慧节能“下半场”,而我国节能市场上严重缺乏系统节能、全面节能、智慧节能的技术与产品,很难满足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再降3%左右的市场需求。而“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系统的谈起低碳经济是从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我国对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视,习主席还高瞻远瞩的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低碳产业、绿色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减少碳排放的产业正在逐渐形成。将节能与减碳产业融合有助于促进将节能与低碳融合的技术与产品的研发,推动节能低碳技术与产品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我国节能低碳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节能减碳技术是开发我国节能“沙特油田”的关键。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我国2018年能源消费总量为45.5亿吨标煤左右,按此数据折算2018年约大于30亿吨标油,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产量每年也只有5亿多吨。“如果中国GDP翻倍而能耗不增加,那就意味若将中国单位GDP能耗强度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可节约一半的能源消费,约合大于15亿吨标油,即在中国的国土上面有好几个与沙特石油产量同等规模的‘油田’在等待开发。而节能技术就是在经济可行的基础上,未开发中国国土上的‘沙特阿拉伯油田’。”而开发我国节能市场的这些“油田”,急需新型节能技术,尤其是系统节能技术、全面节能技术和智慧节能技术。

我国碳交易市场高达万亿级之多,大力发展低碳产品促进碳交易市场的培育与发展,正是我国生态环境部正在着力开展的工作,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已经在全国广泛征求了几轮意见了,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的碳市场将红红火火的发展。

从上述可见,加强节能减碳产业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已迫在眉睫。由于技术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和将已有技术进行应用创新,因此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后,将牢牢抓住节能减碳技术这个产业之源,把握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异同点和相互关系,着眼于着力于节能减碳产业的关键性、共性、基础性技术的创新。从战略上未来发展趋势上下功夫,迅速弥补我国节能减碳产业的技术短板与产品短板。



2、节能减碳产业的特点、前景与我国的短板

我国节能产业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国家培育和产业发展,已由节能的终(末)端市场,升级到系统节能、全面节能、智慧节能的“下半场”,虽然在发改委与工信部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就高达几千家,但今天还在正常经营的节能公司并不多,并且存在着节能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专业的节能高科技企业极少,企业的规模普遍不大,科技含量并不高,独创性的原始创新性的节能产品极少,与我国巨大的节能市场极不适应。而低碳产业虽然近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与独创性产品并不多,将节能与低碳产业融合的产品更少,对于节能低碳的世界发展趋势还有较大差距,不说与世界节能低碳产业的先进水平相比,就谈产业研发能力、人才培养、产品种类就存在着较大差距,这与习主席提出的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的要求很不适应。

在2018年美国制裁中国第二大、世界第四大电信产业供应商——深圳中兴集团,一个高端芯片就卡住了深圳中兴集团的脖子,导致深圳中兴集团休克,76岁的深圳中兴集团创始人侯为贵先生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世界上真正立足,必须赢得国际社会的尊敬,必须在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在2018年还发生了,加拿大应美国要求拘押在加拿大转机的华为副董事长孟晚舟的事件,该事件的本质是限制、阻碍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其实,今天的市场竞争已不再是单一的产品竞争,而是产业链的上下游关系竞争。在产业链的分工中,我国节能减碳产业如何选位、如何入位、如何出位,不仅是我国节能减碳产业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关心的事,也是我国政府有关机构十分重视的事。


3、联盟技术创新活动与国家战略目标产业技术的关联性

节能减碳产业创新活动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点领域。该纲要在节能减碳的科技目标为:“能源开发、节能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取得突破,促进能源结构优化,主要工业产品能耗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而截止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仍比欧美国家高2.5倍,是日本的4倍。所以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提出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实现这些目标急需领先的系统节能技术与产品。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启动与开发,低碳产品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低碳生活也将得到推广,必将催生减碳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成立,必将推动节能减碳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促进节能减碳产业的大发展。

节能产业在国际上已发展了50多年,而我国仅仅20多年,减碳产业是自京都议定书签订以来,逐渐形成的新兴产业,节能与减碳两个产业正在走向融合,因此,怎样解决我国节能减碳产业同质化竞争、低成本竞争、走出国门去海外竞争的问题,急需我们节能减碳产业做好定位。中美贸易战已经转换为科技战,短期内是中国与美国的两败俱伤,长期来看将倒逼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我国节能减碳产业不仅急需在终(末)端节能减碳产品的研发上、实践上下功夫,更要在系统节能与减碳、全面节能与减碳、智慧节能与减碳上走出一条自己的路,积极主动与国际接轨,加大对国际节能减碳产业链的深度嵌入。只要我国嵌入国际节能减碳产业链的深度越深,我国节能减碳产业就越安全,就越具有竞争力。所以,将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定位在产业技术创新这一战略位置上,对于推动我国节能减碳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合作,提升我国节能减碳产业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碳产业转型升级,夯实我国节能减碳产业基业长青的基石很有必要。只要我国掌握了节能减碳的核心技术,我国节能减碳产业就能够获得未来节能减碳产业的真正红利。



4、联盟对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第一、有利于支撑和引领产业技术的创新

我国正在由传统的非低碳产业的“低势能”产业,向低耗、绿色、低碳的“高势”能产业转换,节能环保产业就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助力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而我国在节能低碳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性技术突破、基础性与共性技术的突破、人才培养等众多方面与欧美国家相比都还是短板。面对这些短板、补齐短板都是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之后所需要攻克的重要课题,节能减碳产业的技术创新战略需要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加入。

在当今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国际、国内竞争日益加剧的时代,我们要按照习主席:“我国科技界要坚定创新自信、坚定敢为天下先的志向,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的指示,围绕节能减碳产业链构建创新链,发挥节能减碳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合法合规开展节能减碳产业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做好节能减碳产业的基础性研究,通过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用户的合作,共同促进节能减碳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从而推动我国节能产业的发展。


第二、有利于形成产业技术创新链

节能的领域较宽泛,有节电、节煤、节气、节油、节水等多个方面,而电能是唯一随国民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消费量增加的传统能源。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后,将首先以获得工信部、商务部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推荐目录的,用电端双向阻隔技术为核心(祥和中央节能保护装置),引领用电安全、提高能效、保护设备的上下游产业链,将系统节能节电与传统的终(末)端节能技术整合,集聚节能减碳产业创新资源,带动整个节能节电产业的协同发展,按照“一米宽、一百米深”的纵深技术创新策略,形成相应的节能减碳产品、节能量验收团体标准,从而支撑和引领节能减碳产业中的技术创新。

在此基础上,在引导、鼓励和吸引节能减碳产业内的有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用户开展协同合作,带动产业发展,逐步扩大到节煤、节油、节气、节水领域,实现综合节能减碳服务,扩大节能减碳产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力。

咱们中国的优势有三:制造业优势、市场优势和开放优势。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理工科人才,专利申请数量已突破百万,已占全球专利申请总量的近40%,比美国、日本、韩国的总量还多。而美国的优势是科技优势、货币优势(美元)和军力优势。我国节能减碳行业要认清这些优势和不足,重视节能减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坚持自主研发,做好科技创新,争取在关键节能减碳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不但要急需“弯道超车”,更要另辟新径,实现“直线超车”。不管哪个产业,唯有掌握核心科技,才能经受住风浪,才能在同质化的竞争中腾空而出,才能摆脱任人牵着鼻子走、被人瞧不起的被动局面。因此,整合我国节能减碳产业资源,在产业技术创新加强战略合作,搭建节能减碳产业合作平台,十分重要。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后,作为新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组织形态,将在节能减碳的“卡脖子”技术上攻关,在促进联盟自律发展机制上下功夫,使其成为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建设节能减碳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载体。




第三、有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我国节能减碳产业至今仍处于规模小,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核心技术支撑,系统节能减碳、全面节能减碳、智慧节能减碳的产品少中又少,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核心单位之一祥和节能集团的用户端双向阻隔技术这一颠覆性、原始创新技术,已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已入国家科技成果库,现正在进行煤炭安全与系统节能,地铁车站安全与系统节能、民航机场的安全与系统节能的深度研发,这必将有助于提升节能节电领域的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整个节能减碳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通过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整合与利用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机构的创新资源,围绕节能减碳产业的关键性、共性、基础性技术创新,开展协同创新、集聚创新资源、激发和提升节能减碳产业的创新能力,引领和促进节能节电、节油、节气、节煤、节水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第四、有助于持续和稳定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

祥和节能集团的用户端双向阻隔技术,已在全国二十多个行业和数十个地区安装使用,虽然已经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了《节能节电实用指南》一书,但仍需要系统化的理论研究、实验验证,需要与有关的大学、科研院所合作,对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单个企业都有其理论研究和实验验证的局限,单个大学、单个科研院所往往有其接地气不足的弱点。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后,将集聚和整合节能减碳产业的创新资源,各自找出自身的不足,并且承认不足,而将各自的优势、长板展示出来,以市场机制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将与祥和节能集团一道,以用户端双向阻隔技术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探索节能减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实现途径与方式方法,在总结出经验与教训之后,再向节能减碳产业的其他领域推广。



二、关于联盟筹备组工作概况

基于低碳节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的上述必要性,祥和节能集团作为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及其节能减排中心节电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联合秘书处挂靠单位成都双赢通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在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减排中心和山西大气CDM技术中心的支持下,邀请节电产业联盟中的部分成员单位和部分节能减碳产业相关单位,于今年3月召开了发起人(机构)会议,一致同意按照科技部国科发政〔2009〕648号[关于印发《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等文件的规定,筹备低碳节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并由祥和节能集团与成都双赢通广告传媒有限公司抽调专职人员组成了筹备组,且邀请中国低碳工程联盟秘书长郑峰先生、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基地刘汉庭先生担任筹备组专家,我担任筹备组组长,草拟了联盟章程、联盟会员工作条例、联盟秘书处工作细则,在联盟会员推荐和秘书处推荐下发展了第一批会员,并聘请了第一批节能减碳高级专家。在此基础上,我和郑峰先生一起前往科技部向有关部门做了筹备工作的专题汇报,得到了科技部有关部门和中国能源研究会节能减排中心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还得到了中国投资协会国际亚欧科学院中国科技中心、中国国际投资协会、中国科技产业促进会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兼投融资专委会会长、原国家开发银行信贷管理局局长袁英华同志,亲自出任联盟的首席特聘专家,国际亚欧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执行秘书长、原中共中央办公厅司局级副组长刘洪海先生亲自出任联盟的特聘专家。原商务部科技司副司长现任中国国际投资协会副会长的姚文萍女士,原国家能源部节能司副处长,现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秘书长兼会员部部长、节能减排中心主任的王凡先生,原国家国际气候变化斡旋外交官、《京东议定书》前期工作参与者,现任中国低碳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低碳金融委员会会长的郑峰先生,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知名科技外交家的张松林先生,现任北大青岛集团副总裁的胡平先生,现任中国科技产业促进会产业促进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的贺焕亮女士,现任中国中小企业数字化工作委员会主任知名社会活动家的金满山先生,中国改革开放代表人物原中国第一个合资公司中方董事长张仲文先生,中国低碳技术工程联盟驻英国首席代表知名科技外交官齐永和先生,现任煤炭工业太原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刘晓勇先生等出任联盟荣誉理事长。




三、关于首批会员

根据低碳节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章程有关规定,联盟秘书处在发展首批会员与首批节能减碳高级专家的过程中,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无论是团体会员还是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个人会员,都遵循有激情、有责任感、有担当、有研发能力的要求,按照联盟宗旨中合作、创新、联动、发展的标准,与打造合作、交流、分享、共赢平台的目标,从中国境内从事节能减碳的企业、检测机构、相关社团中发展团体会员,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节能监察中心、能源中心、节能中心、绿色低碳机构、设计院所中,发展了联系实际有着一定实践经验的教授、科研工作者个人会员。


第二,为了优选首批会员,在申请书申请为普通会员、高级会员、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理事长、荣誉理事长的类别基础上,再由联盟秘书处根据技术水平、专业能力、资历(年龄)、业绩在当地及行业中的影响力等情况,向成立大会推荐为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的团体会员类别,从而有效地防止出现“花钱买职务”的现象发生。对于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后新发展的团体会员,将采用先由联盟秘书处审核后,报联盟理事长批准,以确保会员的质量与水平。


第三,对于科研院所与大专院校的教授、学者、专家,申请个人会员的,秘书处不仅注意了是否与节能减碳有关,是否与产业相近,是否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是否与市场接触等方面,优先吸纳既有丰富节能减碳经验又有实践经验的人士加盟。


四、关于联盟章程起草与审核

低碳节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章程的起草与送审工作方面,联盟秘书处着重抓了如下工作:

首先,在确定联盟的总则、宗旨、性质与任务方面,联盟秘书处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认真学习了科技部的相关规章,浏览了科学技术部的官网,反复研读了《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借鉴了其他全国性、行业性、技术性产业联盟章程的写法、要点与表述,结合我国节能减碳产业现状,市场发展情况,提出了碳中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总则、宗旨、性质与任务,请代表们审议联盟章程。


其次,关于会费缴纳事宜,经低碳节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依托单位和核心单位祥和节能集团同意,免收所有会员的会费。鼓励和支持联盟的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赞助、联盟组织的技术创新项目的股权分红、政府的财政扶持资金作为联盟组织活动的收入,不足部分由祥和节能集团补足。


关于联盟成员加入程序方面,章程明确了实行“加入联盟自愿,退出联盟自由”的原则,并要求遵纪守法,承认联盟章程,认同联盟宗旨,遵循会员工作条例的自愿加入,承担和履行联盟责任与义务等;会员需满足的条件为:在中国境内注册的单位,热心支持并促进中国节能减碳产业健康发展,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加入低碳节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程序为,第一步,凡承认并遵守产业联盟章程的非产业联盟成员单位,经产业联盟理事会成员或产业联盟秘书处提名,单位或个人提交加入产业联盟申请表;第二步,入盟单位和个人与产业联盟依托单位祥和节能集团签署《低碳节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入盟协议书》;第三步,产业联盟秘书处向入盟单位和个人颁发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证书或铜牌。

由于时间关系,关于联盟章程的其它事项,请向低碳节能产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处询问与了解。



 

五、关于会员工作条例与秘书处工作细则


任何产业联盟,甚至社团,能否健康有序地运作,联盟秘书处的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低碳节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处提交大会审议通过的《低碳节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会员工作条例》与《低碳节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处工作细则》已印发给大家,也请大家审议。


在会员工作条例中,无论您是荣誉理事长、理事长,还是常务理事长、理事、高级会员、会员,都要自觉遵循《低碳节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会员工作条例》,自觉维护低碳节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荣誉、美誉和信用,严格按照会员工作条例办事。


在低碳节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处工作细则中,规定了低碳节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处的领导、联盟秘书处组成,具体工作任务、联盟秘书处工作制度等,以确保联盟秘书处运营正常,工作有条不乱,有据可依,从而促进低碳节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健康有序发展。


以上是低碳节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筹备组的报告,请大家审议。




(0)



产业动态政策法规碳中和碳汇交易技术平台研发顿悟联盟介绍联盟成员加入联盟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21 www.tanhuichanye.com 节能低碳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中国科技产业促进会节能低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协办:祥和节能集团
电话:028-85177430  免费咨询热线:400-028-3855
蜀ICP备10030417号-4